鲁迅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带过一笔,大意是说:举凡大流氓、大财主、大军阀活到了晚年,都会变得慈眉善目起来。寥寥数语,斫破恕道,极为犀利。这冷眼所及,让那些未老之前沾上乱臣贼子眉目的人很难翻身。活了九十一岁,在台湾以“总统府资政”的“名爵”寿终正寝的赵恒惕(一作惖)当可作如是观。
赵恒惕是晚清留日士官生,属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同盟会元老,也是蔡锷的学弟,和阎锡山、唐继尧、李烈钧、程潜、李根源等一时人物都是同期同学。他在一九〇九年回国,到广西追随蔡锷开办陆军小学堂,为中国现代化的陆军播种育苗。这一批初出茅庐的军事干部,在推翻满清这样一份大事业的拓展上,要比许多革命党人看得更远、走得更踏实。如果就建立民国的方略看来,留日青年士官生倒是比较接近同时期出身光复会的吕公望,他们都坚决相信:不渗透、占有、控制乃至建立军队,则民主共和无可期。
虽然立足广西,但是和出身山西的阎锡山、出身江西的李烈钧、出身云南的唐继尧没有什么两样,谁不想衣锦于乡梓之邦呢?在那些年轻的湖南籍军人的心目之中,也无不有立马三湘、共家乡子弟奠功立业之思。日后蔡锷以云南之护国军讨袁而振百年声誉,也的确情非得已。如果假之以一旅之众,开府湖南而张其旗鼓,蔡锷的确犯不着在枪林弹雨中时刻待援而日夕不至,滞留于唐继尧的征川前线活受罪。
宣统二年(1910)十月间,出身湖南善化的沈秉堃由藩台擢升为广西巡抚,未期年而武昌首义爆发,沈秉堃在藩司王芝祥与提督陆荣廷的劝诱与裹胁之下,起而支持革命,宣布广西独立。在这个时刻,首先拥兵响应的就是赵恒惕。他亲率所部新军,驰援武汉,这里面不是没有道经湖南以骄其父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