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讲古道故,都有个引子,正话不及宛转而说,先扯个闲篇。当年在瓦舍里,这叫“得胜头回”,取其开张大吉之意。此时不能坏此规矩;遂也说一个得胜头回,拈出《南国之冬》全篇线索,犹如鬼神故事里经常闻见之“血饵”是也——粗观之,一个不辨真伪、全无干系的偏远故事,更与史事现实,了不相涉。用说书人经常打的譬喻来说,不外是草蛇灰线,未睹形影;细思之,将这得胜头回置诸全书之间,竟也首尾无缺,因果俱全。且一小小榫合机关,居然照应全篇,为千百人物事端的发轫,这也是后世风闻热闹之人,于可喜可愕之际,所不能追勘覆按者。
正是——
河南嵩阳有个出了名儿的人,叫毕顺风。给叫毕顺风,有许多缘故,其一是因为他少年老成,比旁人活得都快。毕顺风少年老成,半是因为长相,年纪才刚上十五六,一头黑发就渐渐花白了。人过二十,得了一场大病,猛里瘦下来,痊可之后,满脸的皱纹捏出一张垮脸,人都当他七老八十了。这样的长相未必没好处,出门做生意,人都看他年长辈高,凡事敬让三分。至于东西周转、南北流通,几多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他还是一副腰脚顽健的模样,外人不知他其实还是个少壮,更听不出他乡音里籍,只是尊仰他年事老大而已。
这还不算,成天价出门在外,什么人会须应付?什么人必须疏远?什么人可通款曲?什么人可共福祸?这都得察言观色。一旦在这一层上作得功夫,听人说话就不吃力了,仰体意旨,曲意逢迎,往往窥得人心机于无形之间,让人无从提防;总感觉同他相处十分融洽,不论谈什么,他都能顺丝就理儿地捧着话题奉陪到底,何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挂云帆济沧海?号之曰“顺风”,还觉委屈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