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花雪月,月之所以是最后一个,纯属为了音韵铿锵,不是说它地位比较次要。
作为宇宙中人类肉眼可见的目视体积仅次于太阳的发光体,月亮怎么可能是最次要的呢?孔夫子见过,秦始皇见过,安期生和徐福见过,李白杜甫见过,我们见过,未来的人们自然也要见过。
古人看月亮时,难免会想到更古的人,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到未来的人。月亮的存在感强到什么地步?要知道,即便李白,面对唐朝那轮比现在更为明亮的月亮,也曾破天荒般短暂地停下过手中的酒杯: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如果让我取一个题目,我可能会非常无趣地称之为《铁打的月亮流水的人》。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题目能比这句话更准确。月球上有上亿吨铁,岂非铁打?人身上有近百斤水,岂非流水?月球至今数十亿岁,仍未见老态,岂非铁打?人生不满百,岂非流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公元730年,李白三十整,第一次入长安。
此时,另一位才华横溢的前辈诗人已成古人,他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李白诗的那四句,跟张若虚的这四句,怎么看都像是严丝合缝的唱和,每一句都能对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