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永远的唐诗
说起唐朝来,你觉得最有名的会是什么呢?是辉煌的大明宫?是穿得特别惊艳的大唐美女?是胡姬的酒肆?都不对。要叫我说,唐朝最有名的,当然是唐诗。
自打我还没学会认几个字儿的时候,我妈就教我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想要块儿糖吃,得先背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首不行,再来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我估摸着,每一个在中国大地上长大的孩子,差不多都被家里人像这样逼着背过唐诗吧?为了背诗,怕是打也没少挨过吧?
但你知道吗?莫说是背诗,就是写诗,这在咱们看起来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唐朝却是多数人的日常。随随便便在酒吧里唱个小曲,逗个闷子,说不定就能吟一首绝句或律诗出来。前面我说过,就连娶个老婆,都得作一首诗呢。
大唐人就是这么有文化。
唐诗,你真的懂了吗?
我周围有不少人也写古诗,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时不时地就有人发个朋友圈,整整齐齐地来那么几句,偶尔还真能见到些有有样的,合辙押韵,很有几分古人的模样。我有时也写,兴致来的时候,冒几句:
人生快意何须酒,一盏清茶皆可休。
万里长风逐秋月,我随秋月散闲愁。
有一天,我那愣头愣脑的大侄子又跑进我书房来,看我在念书,不知怎地就想起来问了我一句:“最近咋没见你写唐诗?”
我只好放下书,心平气和地告诉他:“纵然打死我一百回,我不可能写得出一首唐诗来呀!”
诗这种文学体裁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那时候的人穿着兽皮做衣服,拿个弹弓在林子里打只鸟儿回来就能当饭吃。可即使是那样他们就已经学会了写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别看就这八个字,但这就已经是诗了。什么意思呢?意思是砍断了竹子,做个弹弓,然后装上石头去打猎物回来当肉吃。你别笑,这还真就是古老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里创造出来的诗歌艺术。你以为诗从一开始就只属于诗人吗?当然不是。咱就说《诗经》吧,那里面大部分都是劳动人民唱的小调。那还是周朝,朝廷里有一个专门负责采集这些民歌部门,他们没事的时候,就经常下到基层,去听老百姓干活的时候的歌,然后把它们收集整理出来,后来经过孔子删删减减的,就成了现在能看到的这部《诗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