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时代的潮流是为了领导潮流。人生在世,如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名声就不会受损。如果没有足够的魄力,那么不妨运用技巧,或者走勇气开辟的平坦大道,或者走以智慧铺设的捷径。每个人都根据实际情况,谨慎地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智谋与蛮力相比,前者总是最终取胜,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正是如此。如果你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落得被他人鄙视之虞。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智慧箴言46
“不能力敌,则以智取。”这是兵书中一条很受用的法则。历史上以智制胜的战役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孙膑巧用“减灶”法大败庞涓,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外交如战场,如果能够随机应变,机智周旋,就能不费一兵一卒,而从中渔利。法国政治家塔列朗就巧施外交手腕,创造了法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塔列朗是法国的三朝元老,曾在多个政府中担当要职,他极具外交才华,曾在与欧洲列强巧妙的周旋中维护了法国的利益。在第六次反法同盟的夹击下,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反法同盟的大军进入法国,严重威胁着法国的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塔列朗被任命为波旁王朝的外交大臣,展开了与欧洲列强的周旋。
塔列朗首先成功的保全了法国的领土。在与同盟国谈判缔结和约时,塔列朗拿自己与拿破仑貌合神离的关系作为资本,以赢得列强们的信任。并且参与了同盟国宣言《告巴黎人民书》的起草工作,这对法国而言显然是极有利的。然后又利用各国的利益冲突和法国几十万军队的威胁,与同盟国签订了《巴黎和约》,规定法国仍然保留1792年疆界内的国土。这对于战败的法国来说,简直是奇迹。
在保全国家的基础上,塔列朗又为保证法国的强国地位而积极努力。为讨论法国殖民地的归属问题,列强决定召开维也纳会议,同时规定此次会议必须由俄、英、奥、普四大国安排。但是四国之间早已矛盾重重,俄国对华沙大公国觊觎已久,普鲁士则对萨克森王国垂涎三尺,而英、奥不希望看到俄、普再扩张,当然法国更不能眼看着列强过分扩张而削弱自己的地位,因此,塔列朗受命参加维也纳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