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个婴儿一出生就不让他接触语言的话,他会自己发展出语言吗?”
《语言本能》(史迪芬·平克著,洪兰译,商周出版)这本书探索人类在语言方面的进化,其中《描绘天堂——生来就会说话的婴儿》详尽剖析婴幼儿的语言历程。“所有的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时都带有语言能力。”这话听来有点吓人,但本书与《婴儿的感官世界》同时提到心理学家艾玛斯(Peter Eimas)及其同僚的实验,他们研究一及四个月大的婴儿,发现小宝宝们能区分ba、pa的语音差异。科学家们相信,婴儿天生具备语言能力。
所以,如果不给婴儿语言环境,他会自己发展出语言吗?史迪芬·平克提到,公元前七世纪时,埃及法老想知道世界上最原始的语言是什么?遂将两个初生婴儿送至牧羊人的草棚里抚养,不让他们接触人类语言。两年后,牧羊人听到小孩说:bekos,法老王的语言学家们反复推敲,认为是小亚细亚的一支印欧语系的语言,叫作腓尼基语。
这故事的趣味性成分较大(或许也具政治性)。依我想来,那孩子发出的声音或许跟bekos没什么关系,他只是在模仿一只误吞核桃、咳个老半天的小山羊而已。
有一点倒是真的,科学家们证实小婴儿拥有将语言中经常使用的音素作分类的能力,换言之,他们除了会分辨父母的语言音素,也能分辨外国语言音素。这种高超的能力使他们很快辨别出谁是鸡言、谁是鸭语、谁又在嘎嘎地讲起鹅话来?可惜的是,婴幼儿学会讲话后即逐日丧失这种能力。难怪长大后学另一种语言会学得七窍生烟。或许是上天认为你已学会一种人话,故收回他的全能耳朵吧。
假若狭隘地解释“母语”乃指妈妈教(讲)的话,那么,我肩负的责任不小,得教小家伙普通话与闽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