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您的《杂论集》,我觉得既满足,又欣慰。书里还提到了我,称我为“博物学者”,对此褒奖我深表感激,希望自己能不负此名。
在以前的一些信中,我曾表达过自己的一些怀疑,认为家岩燕冬季并不会远离这个村子。所以,我决定在小山东南端做些调查,因为,我觉得它们就是在那里度过难熬的冬天的。不过,这个实验应该春天做效果最好,因为直到4月11日,都还没有家岩燕出现。那天,我雇了一些人挖掘该地的某些灌木和洞穴。他们干得很卖力,却一无所获。不过,我们搜寻途中却发生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时,今年的第一只家岩燕冒出了头。在我们几人的注视中,它飞进村里,并立刻进了巢。可没过多久,又飞过房舍,消失不见了。那次之后,直到4月16日,我才又见到一对家岩燕。总之,今年,家岩燕是来得相当迟了。
第五十二封
塞尔伯恩,1781年9月9日
我遇见了一桩关于雨燕的事。就我关注燕科鸟以来所获的各种结论来看,这事真可谓一个例外。通常来说,今年,我们这里的雨燕基本都在8月1日左右隐退。最后,只有一对没有走。两三天后,剩下的燕子变成了一只。我怀疑,它之所以久久不愿离去,独自坚守到这么晚,应该是出于母爱这种最强烈的感情。于是,我开始观察它。直到8月24日,我才终于发现它在教堂屋檐下照看两只雏燕。雏燕的羽毛已经丰满,正从缝隙里伸出白白的下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7日,它们一天比一天机敏,似乎不久之后,就能展翅飞翔了。可那天之后,雏燕却突然不见了。不仅如此,它们跟随母亲绕着教堂学飞的情景也看不到了。要知道,第一窝雏燕显然是经历了这个过程的。31日,我带人搜索屋檐,却在巢里发现了两只羽毛都没长全的死雏燕。第二个巢就筑在它们臭烘烘的尸体上。两个燕巢里满是燕虱蝇黑亮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