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去尘埃,只有人性
这是一本尘埃落定之后的人物散文集。
尘埃的定义是什么?我没有去查字典。通俗的理解,一是表面,二是很轻,三是多余,轻附于表面的多余之物也。生活中有尘埃,如桌子、地板上的尘土,所以每日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庭除。还有一种是历史的尘埃。有许多的人和事,当时十分热闹,但经过十年、五十年、百年、千年的沉落,大都变为尘埃,浮在历史之上,经不住后人的轻轻一吹。这一吹见到了什么?先是那些重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再一吹是事件中的人物;又一吹,吹尽黄沙始见金,是这人物的人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人性。人创造了历史,历史也创造了人。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人性、人格的锤炼,人也在进化。在读史中,我发现,对于后人来说,大约只要过了五十年,事件得失、阶级对立、个人恩怨都会淡化,而留下来的最深印象是那些人物的人性、人格。因为这些东西总在刺痛或者召唤着我们,在指导我们今天怎样做人。
我最初是从山水题材步入散文创作领域的。我曾很努力地创作并研究山水散文的理论,不能说没有成果,如《晋祠》等篇入选中学课本,有的还刻碑勒石。但再好也只是在对山水的审美层面上打转,没有直接进入人的灵魂。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我自己,更大的震撼是在开始了人物散文的创作之后。这个转折点是1996年我发表的写瞿秋白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本文很快被收入中学课本,并刻碑立在常州秋白纪念馆门前。后来又有周总理百年纪念时写的《大无大有周恩来》,邓小平百年纪念时写的《广安真理宝鼎记》等。还有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写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写李清照的《乱世中的美神》,写林则徐的《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写居里夫人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