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嫉羡与感恩

第49章 嫉羡与感恩(1957)(11)

字体:16+-

[18]弗洛伊德说:“无意识似乎不包含任何能给‘生命灭绝’概念提供内容的东西。”[《抑制、症状与焦虑》(Inhibitions,Symptoms and Anxiety,S.E.20,第129页)]

[19]参见我的《从早期焦虑讨论俄狄浦斯的情结》和赫尔伯特·罗森菲尔德(Herbert Rosenfeld)的《对一例带有人格解体的精神分裂状态的案例分析》(Analysis of a Schizophrenic State with Depersonalization,1947)。

[20]在早期的文章中,我处理过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在此我只想强调,对我而言,它似乎是偏执——分裂心理位置的一个基本机制。

[21]我已经提过,理想化出生前的情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需要。理想化的另一个常见领域是母婴关系。特别是那些在这个关系中体验不到充分幸福的人,他们在回顾时会将它理想化。

[22]关于这一点,我要提到我的论文《哀悼及其与躁郁状态的关系》(Mourning and its Relation to Manic-Depressive States)。其中,我将正常哀悼的修通,定义为一种早期好客体重新恢复的过程。我认为,这样的修通第一次发生在婴儿成功地处理了抑郁心理位置。

[23]尽管我的观点没有改变,认为抑郁心理位置大约开始于生命第一年的4至6个月,而在大约6个月时到达巅峰,我发现有一些婴儿似乎在生命的头几个月中,短暂地经验到罪疚感(参见《关于焦虑与罪疚的理论》)。这并不意味着罪疚感已经升起。我在其他地方已经描述过作为抑郁心理位置特征的各种过程和防御,例如,和完整客体(whole object)的关系、对内在和外在现实有更强的认识、对抗抑郁的防御(特别是修复的内驱力)以及客体关系的扩展,它们导致了俄狄浦斯情结的早期阶段。谈到生命开始阶段所短暂经验到的罪疚感,当我写《儿童精神分析》时,我已经接近我所持的观点,书中描述了非常小的婴儿所经验到的罪疚感和迫害感。后来我定义了抑郁心理位置,就更清楚地将(或许太过简单)罪疚感、抑郁和对应的防御分隔在一边,而将偏执的阶段(后来我称为偏执——分裂心理位置)放在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