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精神分析

第31章 早期焦虑情境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

字体:16+-

婴儿对动物的种种害怕反应是这种早期焦虑的表现,这些恐惧是在早期肛门期对可怕超我的排挤反应。婴儿期的恐惧过程有几个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婴儿纠正对可怕超我和本我的恐惧,第一步,排挤超我和本我,把它们投射到外部世界,超我因此得以与真实客体等同。第二步,把对真实父亲的恐惧置换到动物身上——我们对此非常熟悉。第二个步骤在自我发展的最早期阶段完成。在很多病例中,这样的置换通过改善幻想中超我和本我与野蛮、危险动物的对等来完成,自我选择不太凶猛的动物来代替野蛮和危险的动物,这个不太凶猛的动物变成外面世界的某个焦虑客体。焦虑得以置换至这个动物身上,它表征的不仅仅是儿童对父亲的恐惧,也常常是儿童对父亲的钦佩。这个置换标志着理想主义的发生[103],因为恐惧得以改善,幻想中的野蛮和凶猛动物已经与超我毫不相干。我们从此处看见了超我、客体关系和动物恐惧三者之间紧密的联系。

弗洛伊德写到[104]:“之前,我提到儿童的害怕有投射特征,在投射中,他用观察到的外部危险代替了内部和本能的危险,这样做的优势是主体通过避开可观察到的外部危险保护自己,但是逃离内部的种种危险是一种无效行为。我的这个说法并不是不正确,但是它并没有探寻事物表面现象以下的原因。本能的要求本身并不是危险的,只有在招来真实危险的情况下才有被阉割的危险,本能的要求才具备危险性,因此,对付恐惧的最后一个招数就是采用一个外部危险代替另一个外部危险。”我大胆地设想,恐惧的根源其实是来自内部危险——个人对他自己破坏本能和对他内射父母的害怕。在同一篇文章中,弗洛伊德描述了替代具备的优势,他说[105]:“害怕产生焦虑,这有一个前提,只有个体察觉到令人害怕的对象后,个体焦虑才出现。的确如此,危险情境是个体对外部现实的判断。个体不用害怕被不在场父亲的阉割(个体却不能去除父亲的权威,因为权威可以在任何时候出现)。如果威严的父亲被动物替代,个体只需要回避动物(回避动物很容易做到)就可以不受危险和焦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