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祖坛经笺注

第1章 序

字体:16+-

考《唐书·方伎传》,后魏之末,有僧号达磨者,本天竺国王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自释迦文佛相传有衣钵为记,以世相付受。达磨赍衣钵,航海而来,至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以其法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能于达磨,在中国为六世,故天下谓之六祖。后阅《全唐文》,见六祖自撰之《金刚经注序》,及其嗣法法海所撰之《坛经序》,王摩诘所撰之《六祖碑铭》,柳子厚所撰之《六祖第一碑》,刘梦得所撰之《六祖第二碑》。余因此而于六祖所传之禅宗,遂心向往之矣。

夫所谓禅宗者,非六度中第五度之坐禅,乃第六度之般若波罗蜜也。六祖示不识文字相,故平生无著作。惟法海纪述其说法之语,名曰《法宝坛经》。在宋时,明教大师有校刊本,题名曰《法宝记》。明教大师曰:“《法宝记》者,盖六祖之所说其法也。”(见《镡津文集》十一)“称经者,后人尊其法耳,而非六祖之意也。”(见《镡津文集》三)余谓宗教家各自尊其教,无不名其所崇奉者曰经。如墨翟之书,初不名经,而其徒苦获、邓陵之属乃尊之为经(《墨经》见《庄子·天下篇》)。扬子《太玄》,其本传及《汉志》,并未称经,而当时侯芭之徒,亦尊之为经。此外如《老子》之称《道德真经》,《庄子》之称《南华真经》,《列子》之称《冲虚真经》,以及耶教之《圣经》,回教之《可兰经》,皆其例也。余于《坛经》,研精覃思者既久,始知与孔子之《十翼》,子思之《中庸》,孟氏、庄氏之书,洒然多有会通之处。爰撮其大要,而为学者告焉。

《坛经》所谓佛性、实性、真如、自本心、自本性、明心见性、禅定解脱、般若三昧、菩提涅槃、解脱知见、诸佛之本源、不思善、不思恶、即自己本来面目,皆自性之异名也。又谓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去来,本来清净,本自具足,本不动摇,如如不动,第一义不动,无有一法可得,皆言自性之体也。即《彖传》所云“艮其止,止其所”也,即《系辞》所云“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也,即“洗心退藏于密”也,即“天下何思何虑”也,即《中庸》所云“天命之谓性”也,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即《孟子》之“万物之皆备于我”也(即释氏之“自性本自具足”),即《庄子》所述孔颜授受之心斋也,即“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也,即《庄子》所述之“游心于物之初”及“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也。论自性之体,三教之相同者如此。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