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能够把基本本能的任何一个限定于心灵的某一范围。但它们必定可见于它处。我们可以把初始的状态描绘为:爱欲全部有效的能量存在于仍没有分化的自我——本我之中,并用以抵消同时存在的破坏倾向。我们以后将把爱欲能量称之为“力比多”(我们还没有一个类似于“力比多”的术语来描述破坏本能的能量)。在后来的阶段,我们追踪力比多的变迁就要相对容易些,而追踪这些破坏本能就要困难得多。
作为死的本能,当其内在地活动时,便保持着沉静,只有它转向外部成为破坏本能,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能发生这个转变,对保存个体似乎是必要的,肌肉器官即是用于这一目的。当超我形成的时候,大量的攻击本能就被固着在自我的内部,起着自我破坏的作用。这是人类的健康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危害之一。压制攻击性,一般来说是对健康有害的,会引起疾病。常有这样的事,一个勃然大怒的人,当其攻击受阻时便转向攻击自身,进行自我破坏。他撕扯自己的头发或挥拳捶打自己的脸,尽管他显然更愿以此来对付别人。无论处于什么情况,总留有某些自我破坏,直到最后扼杀个体,除非个体的力比多被耗尽了,或者被固着于不利的方面。因此,一般可以猜想到,个体是死于其内部冲突,而种族如果获得了适应无法应付外部世界的变化,则会亡于它与外部世界的失败的抗争。
我们对力比多在本我和超我中的表现很难说出什么来。我们知道的关于力比多的一切都与自我相联系。起初,力比多的整个适用部分都蕴藏在自我中,我们称这种状态是纯粹的、原始的自恋(narcissism)。这种纯粹的、原始的自恋结束于自我开始将力比多贯注于对象观念,开始把自恋的力比多转变成对象的力比多。在整个一生中,自我都是个大贮存库,力比多的贯注由此遣出、达于对象,而又一再地退回于此。这正像一个变形虫在用它的伪足活动。只是当一个人处在热恋当中的时候,力比多的主要部分才转移到对象上,对象才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自我。力比多在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流动性,这使它易于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必然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力比多固着于特殊的对象,并常常持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