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没有人能独自旅行

第8章 旅人(2)

字体:16+-

我与一个新疆的女孩子通过多年的书信。从文学到生活、情感,无话不谈。一直到彼此工作后很久才断绝了音信。今年夏天,到乌鲁木齐参加一个培训,会后去阿勒泰地区,路过呼图壁草原,竟有丝丝回乡的亲切和伤感,极像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百味杂陈。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叫作潘锦芳的女孩子,就在这里的芳草湖农场读书,她寄给我短发英武的小照,在信中教我弯弯曲曲的维吾尔族文字,讲述兵团历史,为我描述呼图壁草原和芳草湖农场的样子。而我竟然用了二十年,才终于走到了她笔下的这片草原。她笔下牧草丰茂接天连云的草原,二十年来也逐渐沙化,很多地方露出荒凉的盐碱地,稀稀拉拉地长着骆驼刺和蓬蓬草,像癞痢头一样难看。而我们虽不知彼此模样,但青葱年少的容颜一定已经不再,腰身日圆,白发渐生,被生活的水流冲刷磨损了峥嵘棱角,从字典里剔除了“梦”与“理想“这样的大词。忽然想要寻找她的消息。上百度搜索,竟然真的找到了她的名字,在《新疆日报》关于芳草湖农场几则简讯的报道者栏里面。看起来,她和许多当年的文学青年一样,后来还是走了大同小异的路,干上了新闻记者。我试图联系她,终于无果。其实也并没有认真,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真的敢相见吗?我想起卡尔维诺《城市与记忆》之二里的一段话,“在梦中的城市,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伊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广场上有一堵墙,老人们倚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回忆。”——我终于走了长长的路,抵达少年梦想中的草原,呆立于呼图壁的样子,却只是像倚靠在伊西多拉广场上这段颓圮的危墙,如玉的年华已逝,书信里那些山遥水远的青春,只是眼前一波一波流过的少年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