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这些崇尚整洁的道理,应该先从自身做起,然后推及他人。前秦(五胡十六国之一)的符朗和朝廷官员们举行宴会,居然让小孩子跪在地上张开嘴巴,等宾客把痰吐到他们嘴里再让他们离开,还把跪地张嘴的小孩子称为“肉痰孟”。这真是泯灭良心的做法啊。南宋谢景仁的住所十分干净漂亮,他每次吐痰的时候,都是直接吐到两旁仆人的衣服上。等一天的事务办完了,他才允许仆人离开去洗浴。虽然谢景仁不像符朗那样残忍,但他的行为也是放纵自己、轻慢他人。汉朝的郭泰每次在旅馆投宿,都要亲自洒水扫地;等他离开之后,新入住的客人进入他住过的房间,都会说:“郭泰昨晚一定在这里住过。”这真是值得别人效仿的楷模呀。
选自《华工学校讲义·德育篇》蔡元培
礼让及威仪
凡事都有公理可循,而社会的行为和习惯,却不能事事都用公理来衡量。如果一切都用公理衡量,而寸步不肯让人,将会被大量的冲突所困扰,人人都会没有幸福可言。而且人常常会被感情所左右,无法做到豁达大度,他人的言行一旦不合己意,动辄便引用似是而非的道理来反驳,发生冲突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这个。于是有礼让的方式来进行调合,彼此之间的感情就不会发生严重的冲突。
人有礼让之心,就好像车轴上的润滑油,能使人在交际时圆滑得体,在温情和气的氛围中达到交际的目的。要维护社会的和谐,增进人们的幸福感,绝不能一日没有礼让。
礼仪,用来根据人的亲疏层次维持社会秩序。重要的在于不伤害彼此的感情,而相互表达相爱相敬的诚意,有人认为这是敷衍的虚礼,这是不对的。
礼仪的发源,就是把人们之间互相敬爱的诚意用言语举止展现出来。人情世故本来相差不多,人的生活状态也大致相同,那么情感表现为外在的拜揖送迎等礼节,也就没有什么不同,沿袭的时间久了,便成为惯例,这也是很自然的。因此一个国家的礼节,源自先民千百年来的习惯,不应随意改变。尊重一个国家的习惯,就是尊重一个国家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