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联趣谈》第一条就记录1932年清华大学录取新生考试中,国文一科有陈寅恪先生出题。其中一个考题就是“对对子”。题为“孙行者”,结果有一半人交了白卷(鲁迅也有文章论此事)。有人批评此题。陈寅恪先生答辩指出,“做对子最易测出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寥寥数字已包含对词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虚实的运用。对联在各种文学形式之中字数最少,但却最富于中国文学的特色”。梁先生认为对“孙行者”的最佳之选当属“祖冲之”,而有的读者认为是“胡适之”(主要原因是“行”“冲”皆平声),双方还展开争论,借以确立评赏标准,增强人们对于汉语的理解。其他还有答“王引之”“陈立夫”的,也各有所长。《名联趣谈》中用19个小题来评论各种答案的优劣及其有关的事件,很有趣味。其实这类人名对,现在也有佳作。从这些联语中真是能够体会汉文汉语的奇妙。
梁先生的《名联趣谈》向读者介绍各种对联两千二百多副。从形式上看包括掌故、格言、名胜、祠庙、节庆、哀挽、第宅、赠答等等;从时间段来看是从晚清到当代;从内容上看,则涉及政界、军界、官场、文坛、景物、艳情,以至言志述怀、颂扬讽刺、滑稽嘲谐、方言民俗等,无所不有。读此书开阔眼界,开拓胸襟,可知许多趣闻。
梁羽生先生以“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这一联来概括他的一生,可见他对联语钟情之至,真是生死以之的。我想这里以谈联语的方式为他送别应当不是冒昧的。
“原生态”的思想家
——评《李宗吾新传》
一、“厚黑教主”旧相识
知道有“李宗吾”这位怪才五十年了。那是1957年的正式反右之前,此时正在热火朝天地批判“不健康”的诗歌作品了,其中最典型的,被各类报刊点来点去的是《吻》和流沙河的《草木篇》。《草木篇》(五首)如此频繁地“出镜”,不由得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中学生不注意。后来批《草木篇》的温度升高,被视为“反动阶级的宣言”,更使我们好奇,《草木篇》中有那么大的杀伤力的内容吗?在一片讨伐声浪中,突然四川大学中文系有位教授张默生替《草木篇》辩护,他说“诗无达诂”(意为诗不是只有一种标准的解释),反对“穿凿附会”。这引起我对张先生的兴趣,到北京图书馆一查张默生其人,得知他还有一本《厚黑教主李宗吾传》,借来一看,真是亦庄亦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从此记住了李宗吾这个人与所谓“厚黑学”的精髓——“脸厚心黑”。八十年代有关“厚黑学”已经问世,但没引起我的注意。1989年底在琉璃厂中国书店闲逛,看到求实出版社出版的《厚黑学》,仿佛是故人重逢,马上买了一本,再度读了这本“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