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点,人们受到影响后,往往容易触及当时的社会规范,触犯刑律,导致犯罪现象的升高。这三点都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一个有别于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的由来,是由于通俗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
钱大昕所说的这种价值观,也就是这一类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价值观,是哪些人的思想感受呢?过去的文学史家把这个一概说成是民间思想。
我就不太赞成这种观点,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泛泛,也不准确。而且古代是宗法社会,那会儿民间的主要力量是宗法农民,而宗法农民长期地生活在宗法网络之中,有家长、有族长作为自己的代表,他们的性格是萎缩的。
因为宗法制度对于宗法社会中的人有两点作用,第一,它是保护的。第二,它是控制的。它保护你,你宗法人犯了法,官府首先不找他,而找族长,族长来找家长,有的小问题就在族里头解决了,处理了。
所以这种人长期地生活在这种社会中,他的个性是萎缩的。就钱大昕他所说的那种敢于向社会拼搏的这种思想意识,只能是脱离了宗法网络的人士才能有的,我把这批人称作游民。而通俗文艺作品中,有别于正统文化的思想情绪,很多都来自于游民文化。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说什么是游民,游民群体的形成。所谓的游民,就是由于各种原因从宗法网络中游离出来的人,我把这种现象叫做脱序,就脱离种族的社会秩序。游民虽然历代都有,但是游民能够形成群体,能够在城镇之间的流动却是始于宋代。
因为宋代的城市比较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代以前的大城市,如长安、洛阳都是“城坊制”的。“城坊制”是什么样的?唐代,隋唐,它是大城套着小城,小城就是“坊”,大城就是“城”。长安有108“坊”,每个人都生在“坊”中,那个“坊”中有门,夜里都要关,所以说,游民进入城市后很难生存。但是到了宋代,城市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城坊制”变成了“城”,就是跟我们现在的“街巷制”差不多。“街巷制”就使得商业繁荣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