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第22章 京华忆旧 (3)

字体:16+-

片子的中心是那五个白夜。大学生一年前搬走了,约定一年后再见。娜斯金卡在街头苦苦等待,此时遇到了梦幻者,这位梦幻者与娜斯金卡一起分享她的快乐与忧愁。梦幻者的扮演者是当年苏联当红小生斯特里仁诺夫(主演过《牛虻》、《墨西哥人》等),英俊而洒脱,毫无奶油味。梦幻者的忧伤、快乐、耐心都表现对娜斯金卡倾诉中,讲述他那不是历史的生活“历史”。当他看到娜斯金卡忘记了等待痛苦时,从内心感到快慰。可能导演就是要表现这种超脱个人感情的爱。

宣扬“人**”的译制片

从1960年到1962年放映了不少类似《白夜》后来被批判为宣扬“人**”的译制片。其中给我留得印象深的还有苏联彩色片《红帆》和瑞士的《海蒂》。这两个都是儿童题材的,但表现的却是人类成熟的情感。《红帆》的作者是格林(不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他是位苏俄的散文家。格林一生坎坷,做过水手、渔夫、铁匠、士兵,进过监狱,饿过饭,人生的苦难几乎尝遍,如果没有高尔基的营救,他可能会死在革命后的狱中。然而他没有在作品中过多地宣泄自己的苦难,格林留给读者的大多是对美和爱的赞歌。《红帆》写的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女阿索亚梦想成真的故事。做海员的爸爸把阿索亚抚养大,爸爸送给她一个玩具红帆船。告诉她将来会有一位驾着红帆船的“白马王子”给她带来幸福,经过种种曲折,她的梦实现了。影片着意渲染了碧海、蓝天、白船、红帆,色彩绚丽,令人难忘。60年代初的影片大多还是黑白的,即使是彩色的,摄影也很少注意构图的优美,只是带色而已。《红帆》与众不同,它是第一部使我产生了“视觉盛宴”的感觉的影片,也是第一部给我感到有视觉冲击力的影片。现在想起来,骄阳下的大海,波光粼粼给眼睛带来的刺激,似有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