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过去对于教师,相当尊重。供的牌子,“天地君亲师”。现在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所以一般青年都不愿意进师范学校;作父母的,也不愿意子弟学教育,如何改革这种风气?教师节是我们自己鼓吹的,似不大合适。
胡适答:“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两千年前孔子说的话。我们大家都是同行,走上了“人之患”的一条路。说到尊师重道,过去只是一句口号。我们从小说中看到的老师的待遇,是多么的菲薄。老师吃的是包饭。如果有肉吃,也薄得可以被风吹上天去,普通的菜是苜蓿,是喂猪喂牛的。教师给人家看不起,实在是很平常的事情。现在,每年的教师节定在孔子的生日。孔子是全国人崇拜的教师。别的国家崇拜英雄,崇拜豪杰,我们的国家在二千年以前,所崇拜的,就不是英雄豪杰,而是孔子——教师。孔子一生致力的,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字可以说明。厌,不是讨厌,而是满足。学而不厌,是说,学了总是觉得不满足。
《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学而不厌的解释。又孔子教人,是启发人家的兴趣,并希望人家启发他。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是颜回。他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朱子说,孔子这个话,好像不高兴,因为孔子希望人家启发他,所谓“教学相长。”《论语》全是鲁国的方言,内容是孔子与子弟的问答。孔子同子夏讨论《诗经》后说,“启予者商也”,就是说,我还没有想到。这是教学相长的明证。“诲人不倦”,并不是自己不倦,而是教人不倦,天天教人家不厌倦。怎样教人家不厌倦呢?就是要使学生自己兴奋启发。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自己有求知识的欲望,自己愤发。如果自己没有欲望,自己不感觉兴奋,举一而不晓得其他,这种学生是饭桶,我不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