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拓荒者的马蹄没入草原的花海。
而如今,只要能找到一块四十英亩大的野地,
可以让草原植物姑息残喘,那就值得庆幸了。
人类创造了文明这个人工制品,所使用的原料就是野地。
野地作为原料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因此,由它生产出的文明也多种多样,这些文明之间的差异就是文化。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也是对野地多种多样的一种反映。
然而现在,人类历史面临着两种急剧的改变。一是野地在逐渐消失,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越来越少;二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步,必然会带来世界文化的大融合。这两种潮流不可逆转,而且似乎不应当被逆转。问题在于,在这两种变化面前,我们是否能够稍稍做一些改进,使某些可能在变化中消失的价值被保留下来。
对于正在辛勤工作的铁匠工人来说,铁砧上的原料就是他要征服的敌人;同样,对于拓荒者来说,野地就是铁砧上的原料,是他们要征服的敌人。
然而对于一个正在休息的劳动者来说,如果他们能够高瞻远瞩,就会喜爱和珍惜这个原料,正是这些原料铸就了他生命的定义的意义。在此,我大声疾呼,希望有关人士能保护最后的野地,将那些地方当成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品保存。这样,以后人们可以从那里得到启发和教化,从那里明白自己文化的起源。
残余野地
我们创造美国时所依靠的野地大多已经消失了。在不同的地区,被保护的野地的大小,以及被破坏的程度,都有着实际的差距。
长着高禾草的草原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曾经,拓荒者的马蹄没入草原的花海。而如今,只要能找到一块四十英亩大的野地,可以让草原植物姑息残喘,那就值得庆幸了。这里拥有上百种植物,而且美丽纷呈,然而从祖辈那里继承了土地的人们却多半不认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