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那些无法消散的乡愁

字体:16+-

一日,前同事敏发来一则消息,她家乡的媒体征集本城的宣传口号。据说,如若采用,一个字奖励一万块。敏跃跃欲试。

敏的家乡是潞城,在南方,山清水秀,我有幸去那里旅游过一次。当地有个著名的景点,沿途山壁,题诗不断,鸟语花香,泉水淙淙,几座村屋点缀其中,当真如桃花源般祥和、美好。传说,古代历朝都有高人隐居在潞城,我也常在书中见到诸多和潞城相关的笔墨。敏对家乡的眷恋和自豪,我能理解。

看见敏的消息,我笑了。我说:“敏,你绝对有资格去投稿,就凭你对家乡的厚爱深情。”

我不是恭维敏,任何一个陌生人翻开敏的微信朋友圈都会以为她一直生活在潞城,朋友圈里有潞城的风景、潞城的月、潞城的小吃、潞城的风俗。只有在“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叹息中,你才会意识到,原来敏和她发的风土人情有距离。

敏在北京已生活十几年了。她来得早,那时单位还能解决户口,她在房价没涨时买了房。如今,她工作稳定,婚姻稳定,和丈夫在一起十年,孩子九岁。她在北京的社交圈完整,事业上有人脉,私下里有伙伴,邻里关系不错。大学,她不在北京就读,可人生各阶段的同学——正式的、非正式的,能在北京凑成一个班。一句话,不论在外人眼中还是在敏最看重的家乡人眼中,她都早成为这城市的一分子了。

然而,敏总能让人感到她与环境格格不入。有时,我甚至认为,乡愁是敏的万能借口、安全港、避难所。

孩子学习起起落落,她打打骂骂。最后,她将原因归结为城里**太多,如果在老家,民风淳朴,小朋友们一心学习,没那么多娱乐的花样,便不会分心。可她忘了,家乡的小朋友,包括儿时的她在内,人生的至高理想就是去大城市读书。每年,敏还会亲自接来好几位家乡来京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