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旅行我真嫉妒这里的环境。在北京拥挤的自行车、汽车和人的洪流里钻惯了,一在法兰克福降落,就如春天里突然脱了棉袄一样的轻松。宽阔的莱茵河当城静静地流过,草坪、樱花、梧桐,还有古老肃穆的教堂,构成一幅有色无声的图画。我们像回到了遥远的中世纪或者到了一个僻静的小镇,心也静得像掉进了一把玉壶里。
首句就饱含情感,突出了对德国环境之好的羡慕钦佩,定下全文基调。
在几个大城市间的旅行,是自己开车走的。这种野外的长途跋涉,却总像是在一个人工牧场里,或者谁家的私人园林里散步。公路像飘带一样上下左右起伏地摆动。路边一会儿是缓缓的绿地,一会儿是望不尽的森林。隔不远,高速公路的栏杆上就画着一个可爱的小鹿,那是提醒司机,不要撞着野生动物。这时你会真切地感到你终于回到了大自然,在与自然对话,在自然的怀抱里旅行。我努力瞪大眼睛,想看清楚那绿色起伏的坡地上是牧草还是麦苗,主人说,不用看了那全是牧场。这样的地在中国早已开成农田,怎么能让它长草呢?可是一路上也没看到一头牛,说明这草地的负担很轻,大约也是过几天来几头牛,有一搭没一搭地啃几口。它只不过顶了一个牧场的名,其实是自由自在的草原,是蓝天下一层吸收阳光水分、释放着氧气的绿色的欢乐的生命,是一块托举着我们的绿毯。
“公路像飘带一样上下左右起伏地摆动”,运用比喻传神地刻画了驾车出游看到的公路的视觉感和动感。
当森林在绿毯的远处冒出时,它是一块整齐的蛋糕,或者是一块被孩子们遗忘的积木。初春,树还没有完全发绿,透着深褐色。分明是为了衬托草地的平缓轻软,才生出这庄严和凝重。这种强烈的装饰美真像冥冥中有谁所为,欧洲人多数信教,怕是上帝的安排吧。要是赶上森林紧靠着公路,你可以把头贴到玻璃上去数那一根根的树。树很密,树种很杂,松、柏、杨、柳、枫等交织在一起,而且粗细相间,强弱相扶,柔枝连理,浓阴四蔽。这说明很长时间没有人去动它、碰它、打扰它。它在自由自在地编织着自己的生命之网。你会感到,你也在网中与它交流着生命的信息。从科隆到法兰克福,再到柏林,我们就这样一直在草坪上、在树林间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