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克莱因文集(共4卷)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中反映的婴儿焦虑情境 (1929)

字体:16+-

我第一个主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心理学素材,隐含在拉威尔(Ravel)的一出歌剧当中,这出戏目前正在维也纳重新上演。关于戏剧内容的说明,我几乎逐字引用艾德瓦·贾柯伯(Eduard Jakob)刊载于《柏林日报》(Berliner Tageblatt)的剧评。

一个六岁孩子坐着,面前摆着他的家庭作业,但他丝毫没有动笔。他啃着笔杆,显露出懒惰的最终阶段——从无聊(ennui)变成烦闷(cafard)。“不想做这些愚蠢的功课啦,”他用女高音的甜美嗓音大叫,“想要去公园散步!我最想做的是吃掉全世界所有的蛋糕,演双簧巴,或者是拔光鹦鹉身上的羽毛!我想骂每一个人!最重要的,我想把妈妈丢进角落里去!”门开了。舞台上每一件道具都显得非常大——为了强调这孩子的渺小——因此关于他母亲,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有一条裙子、一件围裙和一只手而已。一根手指伸了出来,一个充满柔情的声音问这孩子究竟写完功课没有。他造反似的在椅子上动来动去,向他妈妈吐了吐舌头。她走开,我们只能听到裙子沙沙作响,以及她说的一句话:“你会吃到很干很干的面包,茶也不会加糖!”孩子勃然大怒,他跳上跳下,打鼓似的撞击着地板,又将桌上的茶壶和杯子扫到地板上,裂成数千个碎片。他爬到窗边的位置上,把笼子打开,试图用他的笔去戳里头的松鼠,松鼠从打开的窗户逃走。小孩从窗户跳下来,抓住猫咪。他大吼,挥舞着火钳,非常生气地撩拨着开放式壁炉里燃烧的火焰,手脚并用地将水壶丢进房间里。一团混杂着灰烬与蒸汽的烟雾窜了出来。他像使剑一样挥舞着火钳,开始把壁纸撕破。接着他把老爷钟的钟箱打开,拔出铜制钟摆,又把墨水泼得整张桌子都是,习作簿和其他书本飞过空中。他喝彩:“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