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
接下来是一个较为冗长的个案史摘要,我提出这份素材主要是为了审视抽搐的心理起源的相关因素。在这个案例中,抽搐似乎只是一个次要的症状,在素材中仅占极小的部分。然而在这位病患的性发展过程中,抽搐所扮演的角色却牵动着他的整体人格、他的精神官能症及他的个性,而这影响是如此深远,一旦分析能成功地治愈抽搐,治疗几乎就可以宣告结束。
菲力司十三岁的时候被带来我这里分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行为完全符合了亚历山大所提出的“精神官能症性格”。虽然他没有真正的精神官能症状,但在对智性上的兴趣和社交关系都严重受到抑制。他的心智能力不错,但除了比赛,他对任何事物都显得意兴阑珊。他对父母、兄弟与同学之间的态度非常冷淡。另一个不寻常的情况在于他缺乏情感。他母亲只是顺口提到他曾经有过几个月的抽搐,不过就是偶发的小毛病而已,对她而言(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也有这种感觉)这个症状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重要。
由于他一星期只来分析三次,加上他的治疗中断过好几次,所以三百七十小时的分析时数实际是长达超过三年四个月。这个男孩一开始来看我的时候还没迈入青春期,而长期的治疗让我了解到:他的种种困难,将会因为青春期的开始而愈演愈烈。
以下是一些有关他发展的基本重点。三岁时他因为包皮过紧而接受拉伸手术,他对这种拉伸与**之间的连结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他父亲也曾经一再以警告、威胁,来禁止他的**行为;在这些威胁之下,菲力司被迫放弃**行为。但是即使在潜伏期阶段,他最多也只能做到偶尔不**。十一岁时,他必须接受鼻腔检验,这件事重新引发他三岁动外科手术的相关创伤,导致他对**的挣扎又出现了,但这一次,他的**行为因父亲从战争中回来及新的威胁而完全停止。阉割焦虑与后来对**的持续挣扎,深深影响着这孩子的发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是,六岁以前他都和父母一起睡,对父母**过程的观察,在他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