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者:规律,准则。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用大白话翻译,起居有常就是:按时吃,按时睡,按时起床,按需撒尿。
因为天行有常,所以起居亦应有常。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地球自转日复一日,地球绕太阳公转年复一年,月球绕地球公转月复一月,形成了日周期日节律、月周期月节律、年周期年节律。周而复始,天长地久,雷打不动的日月年的周期和节律,即为天行有常。
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的生物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不得已开启了进化模式,目的是为了适应地球、月亮的自转和公转带来的环境改变,包括阳光、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适应一天24小时的明暗交替,一月28天的阴晴圆缺、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
根据变化的时间周期不同,生物节律也形成了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不同,并演绎出生命自身的节律。其中,日节律包括睡眠觉醒周期、进食周期等,月节律包括月经周期、排卵周期、**周期等,年节律包括春夏秋冬的体温变化周期、血液分布周期、发病周期等,生命节律包括人一生从小到大的生、长、壮、老、死的周期和繁衍。
生物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外界环境相协调的生物钟。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依靠生物钟来维持睡眠、进食、情绪等生理过程,以使机体适应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让不同的组织器官在不同的时间段上发挥各自的作用。人类体温、血压、激素水平、代谢快慢、免疫强弱等同样受到生物钟调节。
其中,日节律或昼夜节律对人的影响最为明显,比如清晨心率快、血压高,夜晚逐渐下降。昼夜节律是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而进化成的一种内在变化节律,所有生命活动均按一天的时间顺序、周而复始地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地球的昼夜节律催生了动植物界的生物钟,生物钟概念的确立源于二十世纪末科学家在果蝇中发现的生物钟基因,然后在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生物钟基因。这些发现证实了生物钟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