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在《懂点茶道》中对茶的论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在末位,这个排序反映了先人的生活智慧。与前面几位相比,茶不是生命延续的必需品,茶是在吃饱喝足,满足了‘活着’这个前提后才需要的。看,万事都是有它的底层逻辑做支撑,茶也不例外。”茶器一理,它同样是在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才开始考虑的更加高层的诸多事物之一,即并不必须,但有必要。
茶树鲜叶被采摘下来做成了成品干茶,它就静静地躺着,一动不动,期待着跟水重逢。水把茶唤醒了,让它重生。茶呢,又反哺于水,让水盈润甘美。“沏茶用水”实际上玩儿的就是“茶水之欢”,谁能让它们彼此欢愉,谁沏的茶就好喝。而活色生香的“茶水之欢”离不开茶器之承载,这就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的“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语的由来。
耕而陶茶斋内煮茶品饮
中国的传统文化史是由多种文化专门史构成的。其中一个分支就是让人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史。我们喝茶所用的茶器,即是自原始社会经由贮存器、食器、酒器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之需求并伴随六大茶类的产生及品饮方式的改变逐步融合演化而来。自原始陶器起发展出瓷器、金属器、竹器、木器、玻璃器……向我们一路走来。历史上被尊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首次将茶器与茶具做了清晰的分野。器以载道,道传籍器,自此生理的需要开始向着文化的需要转变,茶器也逐步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其物虽微,这一路上它体现出的却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承载的是对传统之“美”的延续。《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对“美”做了如下定义: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于茶事来讲,一个没有亲身使用、把玩过精美茶器的人,很难拥有对茶器美的赏悦能力。使用、把玩一个悦心适手的茶器而令人浸在美之愉悦中的过程是人类向往的高等级生活需求之一。赏心悦目又适手的美器如一位附着了人间烟火的朋友,能在生活中与你相伴相随,彼此欣赏,产生感情,直至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