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跟着中文大师学写幽默感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字体:16+-

沈从文

探索思考

童年往事是中学生写作中最常见的题材,且大多以“趣”为核心,自然少不了运用“逗趣”技巧。沈从文先生的这篇追忆童年的散文中就有不少幽默逗趣的笔法,阅读时不妨留意文中那些与你的生活较为贴近的素材,看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阅读批注

我能正确记忆到我小时的一切,大约在两岁左右。我从小到四岁左右,始终健全肥壮如一只小豚。四岁时母亲一面告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到认完六百生字时,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每天用草药蒸鸡肝当饭。1那时节我就已跟随了两个姐姐,到一个女先生处上学。那人既是我的亲戚,我年龄又那么小,过那边去念书,坐在书桌边读书的时节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时间或者较多。2

1 制造转折

表现幽默感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就是制造“突然的转折”,使结果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而制造这类转折的必备条件就是将两个不相关的事件A和B联系起来,读者原本期待着事件A的发展结果,但看到的却是事件B的,这样的意外就能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认字和吃糖本是不相关的两件事,作者在此处将其联系到一起,读者原本期待着“认完六百生字时”,“我”是否在知识上有了惊人的进步,没想到看到的结果却是“腹中生了蛔虫”,吃糖太多吃坏了肚子。读者的期待虽然落了空,但吃糖导致营养不良又确实合乎常理,因此能会心一笑而不觉荒谬。

2 制造转折

读者和“我”家人的想法或许差不多,认为孩子早早地接受教育,加上老师又是亲戚,少不了照应和指导,必能“赢在起跑线上”。结果却是,正因为“年龄小”和“老师是亲戚”,反倒无心向学了。此处和上一条对于幽默感的运用都有轻微揶揄的成分,即对儿时所受的家庭教育有一丝极为温和、善意的嘲讽,这种嘲讽中包含的情感是亲切与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