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跟着中文大师学写议论文

论诚意

字体:16+-

朱自清

探索思考

生活中,诚意似乎无处不在。祝福、道歉、问候……很多时候我们都自认为向他人送上了“满满的诚意”。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诚意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满满的诚意”?它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吗?……就“诚意”这个问题,朱自清先生曾有过深深的思索。

阅读批注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1

1 开门见山,论点新颖

诚意是什么?一开篇,作者就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关于论点的提出和确立,除正确和鲜明之外,还应尽可能新颖、独到、深刻。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2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虽然说气质可以变化,盖了棺才能论定人,那只是些特例。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3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

2 总括性语句

在提出论点之后,接下来作者从“品性”和“态度”两方面展开论述。从本段首句很容易推断出,以下论述的内容与“品性”相关。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论一个人有无诚意,就是看他的品性如何。总括性语句的使用,能让读者尽快了解段落大意,把握文章思路。

3 用词准确形象

“浮沉”二字形象生动地把人们在“君子”和“小人”之间上下沉浮的状态展示了出来。这也从侧面表明,只把诚意当成品性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4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态度的变化多,在现代多变的社会里也许更会使人感兴趣些。我们嘴里常说的,笔下常写的“诚恳”“诚意”和“虚伪”等词,大概都是就态度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