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上为“草”下为“木”中写一“人”字,便注定了茶事必然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场因缘契合。茶叶为矮树的嫩芽,是大自然的馈赠。古人的鼻子真是灵,这芽儿都能闻出香来,还能寻得方法,通过各种加工变成人间至味。
《说文解字》中提及:“苦荼也。从艹余声。”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这一历史也沉淀出我们与大自然为伴,与万物共生,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情怀。而茶的美也因此被我们发现,心灵手巧的人们用炒制、烘焙的方法使得茶香倍浓,更易保存,便于运输,使不在茶山的人也可以尝到这份滋味,这样的智慧不可谓不巧妙。跋山涉水的美味,人们十分珍视,承载这份珍视的器皿则要数人们智慧的结晶——瓷器了,香茶美器,惬意惬意!这等美妙悠哉的时刻,文人骚客自然不会放过,借着茶香从古至今地高谈阔论一番,再赋诗一首、画一幅画才对得起这天地人和之境。这样的环境中酝酿出的茶道精神俨然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留存在国人心中,只需茶香一缕便悠然登场。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用,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也正因为茶的性情与人的品德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常与茶、墨结缘。潺潺流水、一座小亭、一轮明月、一把琴、一幅画、一首诗、一壶茶、一群知己好友,这样的场景有个好听的名字——雅集。这样的雅集也造就了诸多优秀的诗词与画作。
宋徽宗的《文会图》表现的是宫廷茶宴雅集图景,集会上人头攒动,极为热闹。人群聚集在溪山之下,宴会上瓜果芬芳,觥筹交错。其中朝堂文官九位,围着大方席桌而坐,或举杯交谈、或独自沉思,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画中左侧另有高士散立其中,神态悠然,像是不问朝堂世俗只寻着茶香过来品茗的人。在一旁的茶几上,侍者在炉火旁忙碌,煮水、烹茶、分茶。而画面右侧则有题诗:“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签押“天下一人”,另有蔡京题诗:“臣京谨依韵和进: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群雄。”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开文学馆,聘贤才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十八人,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