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中国是一个茶的国度,那又何尝不是一个酒的国度呢?俗话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乐时饮酒意欢庆,愁时饮酒旨除忧。据传苏轼就常在与朋友饮酒时即席作画,米芾《画史》中载苏轼酒后作画的场景:“……初见公,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总离不开酒。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酒酣之后,“解衣盘薄须肩掀”,于舞榭歌楼中乘醉挥毫,俨然盛世幻景。
(一)曲水流觞
明代黄宸的《曲水流觞图》前段绘王羲之于亭中观鹅,二童子侍立左右,一童子在屏风后温酒,茂林修竹中四十一名文士列坐于弯曲的溪水两岸,饮酒赋诗,畅叙幽情。完整地再现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时的情形。修禊是源于周代的一种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嬉游,以除不祥。人们相约水边沐浴,除灾去邪,古俗称之“祓禊”。后来文人们饮酒赋诗的集会也被称之为“修禊”。春日踏青便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便有“秋禊”。
明 黄宸 《曲水流觞图》
刘松年的《醉八仙图卷》绘唐朝八位学者名人,亦称酒中八仙或饮中八仙。《新唐书·李白传》中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杜甫也有《饮中八仙歌》。此卷画面绘“饮中八仙”,每位人物之上均书以人名及题字,从右之左依次是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王李琎,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尾落款,刘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