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画藏美:中国画中的博观雅赏

一 花韵凝香

字体:16+-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供花”习俗使得插花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龙门石窟中北魏的浮雕《皇后礼佛图》中,女供养人手持三枝不同形态的莲花正要插瓶,显示出佛前供花时瓶和花的造型特点。“佛前供花”以莲花为主要花材。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人们已经开始用盆、瓶等容器将花插入水中养殖。那时人们还没有追求插花造型的意识,只是让花朵自然站立其中。《南史》这样描述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从此,“借花献佛”之礼广为流传。插花除了用于佛堂装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作为朋友间的馈赠佳礼,寄于千里之外。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以及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书籍,为之后的插花发展提供了关于花材方面的宝贵知识,使得插花艺术逐渐趋于成熟,玩赏花木成为风尚。

隋唐时期,插花所用的花器不再局限于瓶、盘之类,插花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出现了缸花、挂花等。插花的种类也由单一的莲花,转变为牡丹、百合等较为艳丽的花材。从罗虬的《花九锡》可以了解到唐代的插花艺术,其中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用于插花的容器、剪折、浸水、花台等。唐代开始,插花受到君王、文士、仕女的喜爱,处处呈现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插花已深植于民众日常生活,正如诗人杜牧在《杏园》诗中说道:“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韦庄《长安春》中描写:“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白居易《买花》曰:“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五代时期插花艺术愈发成熟,插花者为了将花朵竖立放置,发明了“占景盘”,即花盘内有很多小洞用于插花的花器。花材就地取材,杂花野草枝叶参杂,不拘形式、随意拈来,插花艺术达到自由奔放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