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梁衡给青少年的成长书(全两卷)

书籍是知识的种子

字体:16+-

一天,一位编辑给我送来一本大书,极好的画报纸,九寸宽,一尺三寸长,十五斤重,实在无法捧读。想放在书架上,插不进去,只好放在茶几上,压了八个月,茶几也不堪重负,不得已,将其请出了办公室。现在的书不求内容的凝练,却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奢华,摆设功能正在悄悄地取代阅读功能。一次在大会堂碰见了出版界老前辈叶至善老人,他深有感慨地说:“书是越出越多,越出越大,一些儿童读物也动辄几大卷,一厚本,孩子们怎么翻得动?”书出得多一些、好一些,本是好事,但徒求其形,不究其质,多而不精,就堪忧堪虑了。

既然读书的人都觉得太多太滥,编书的人为什么还一个劲儿地出呢?抛开经济利益不说,这里有一个贪大求名、以大为荣、大即有功、大可传世的大错觉。

一本书之所以成名传世,不是因为其字多大,而是因其内容之精,代表了当时某一领域的知识顶峰,后人可赖以攀登。历史上有没有大书?有。但它首先不是大而是精。

《史记》是一本大书,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汉代,凡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作者整整写了十六年。它在记事、析理及文学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精字,成了后人治史为文的楷模。

《资治通鉴》是一本大书,但作者一开始就是从求精的目的出发,他深感到《春秋》之后到北宋已千余年,只主要的史书就已积存了一千五百余卷,书实在是太多了,一般知识分子一生也难卒读,因此有必要辨其真伪,撮其精要,写一本既存史实又资治国的好书。他精心工作了十九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以史为镜、明兴替之理的大书,大大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历史。

《资本论》是一本大书,但这主要不是因为它浩浩万言,而是因为它揭示了在这之前别人还没有发现的关于剩余价值的原理,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无论是司马迁、司马光还是马克思,他们所完成的书虽然很大,但相对于从前浩瀚的书卷,却是精而又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