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

18 上博简《曹沬之陈》【曹刿曹沬】

字体:16+-

论战的曹刿与行刺的曹沬,出土文献反映原来是同一个人

上博简《曹沬之陈》

春秋鲁国庄公时期,最有名的大臣莫过于两位曹姓的人物,一位是《左传》中长勺之战论战的曹刿,一位是《史记·刺客列传》中柯地之盟劫盟的曹沬。有趣的是,《左传》中没有曹沬其人与曹沬的事迹,而《史记》也没有曹刿其人与曹刿的事迹。曹刿与曹沬究竟有何关系?

曹沬有几个名字?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第四辑出版于2004年,有《采风曲目》《逸诗》《昭王毁室·昭王与龚之脽》《柬大王泊旱》《内豊》《相邦之道》《曹沬之陈》等七篇文章的图片与释文。其中的《曹沬之陈》主要以曹沬与鲁庄公问答的形式,来阐述曹沬的政治与军事思想。因为主要是论兵为主,所以一般认为是战国中期兵家的作品。

第一部分是曹沬论修政,他认为君主成败是由自身努力达到的,天命只能解释特例而非常例;第二部分是曹沬论守边,他认为蓄养群臣,贵贱应该采用同一标准,上战场必须要贵族公子参战;第三部分是曹沬论用兵之机,其中提到了一些计谋,比如使间谍宣传敌军将帅受伤,比如用龟筮占卜故意说胜利,从而鼓舞己方将士士气,比如龟筮占卜故意说胜利;第四部分是曹沬论攻守,他认为有能力治理百人的,可为百夫长,有能力治理三军的,可为三军统帅。

《曹沬之陈》的记录反映的未必是客观史实,其中反映的大量选贤任能思想,更可能是战国时期才有的一种观念。但既然托名于曹沬名下,也不会完全牵强附会,至少证明曹沬应该是春秋时一位敢于打破常规的军事家。

《左传》中的曹刿其人

《左传》最早记录了曹刿论战的故事。

前685年,正当齐襄公不可一世,俨然成为新一代小霸时,被堂弟公孙无知谋杀篡位。第二年,公孙无知又被齐国大夫雍廪所杀。因为襄公在位时荒**无道,弟弟公子纠逃到莒国避难;内乱发生时,公子小白又逃亡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