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史记

序言

字体:16+-

2021年,是 “短史记”栏目的第八个年头。

互联网是个流动性极高的行当。一个小栏目能做如此之久,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异数。

网络历史编辑的日常之一,是判断各类文章的可信度,亦即辨别真伪。这也是“短史记”栏目创设的主因。中文知识界流传着不少与史实存在颇多差距的“历史常识”。这些“伪常识”,或来自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变异,或始于好事者的刻意编造,或基于对不可靠史料的轻信,或引自猎奇类作品,或缘于缺乏史料依据的“我愿意相信”。

长期而频繁地与这些伪常识打交道,促使我们决定做一个“揭破伪历史之短”的栏目。于是,就有了“短史记”。我们相信,唯有真实的历史才能给人以有益的启发,唯有去伪存真才能鉴往知来。

去伪存真是件难事,毕竟史料浩瀚难以遍览。但多少也还有一些较为基础的路径可循。短史记栏目运营至今的经验,大体可以总结为三条:

1.回归常识,是窥破谎言的核心诀窍。

2.区分“事实陈述”与“观点表达”,是对史料进行脱水的核心手段。

3.解读史料时保持克制,是考据史实的必要心态。

回归常识

前辈史家吕思勉先生对此有一段很精辟的阐释。他说:

研究历史,有一件最紧要的事情,便是根据现代的事情,去推想古代事实的真相(根据历史上较为明白、近情的事情,去推想糊涂、荒诞的事情的真相)。这么一来,自然见得社会上古今的现象,其中都有一个共通之点。得了这种原则公例,就好拿来应用,拿来应付现在的事情了。所谓“臧往以知来”。历史的用处,就在这里。倘使承认了历史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人物,譬如后世只有操、莽,在古代,却有禅让的尧、舜……那就人的性质,无从捉摸;历史上的事实,再无公例可求;历史可以不必研究了。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