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血流漂杵
“武王伐纣”是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历史典故。该典故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
商纣王腐败残暴,耗尽国力对外征伐,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于是周武王联合其他诸侯,恭行天罚,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痛恨纣王,阵前倒戈,周军兵不血刃灭了商朝。①
这个带有强烈道德说教色彩的故事,主要取材于《史记》。但甲骨文及先秦史籍所记载的商周鼎革,并不是这种面貌。
一、商、周冲突已久
《史记·殷本纪》里记录了一个传说:商朝国君武乙,曾亵渎周人信奉的天神。后来,武乙在黄河与渭水之间打猎,被天雷给劈死了。黄河与渭水之间,是周人统治的核心地区,武乙被雷劈死在这里,意味着他受到周人所奉天神的惩罚。
传说情节未必是史实,但传说的存在可以传递出某些信息。在日本学者白川静看来,周人有一种“对天的信仰”,武乙在周地被雷劈死的传说,“可视为其宗教纠纷的表现”,透露出周人和商人之间曾因宗教问题发生过激烈的冲突②。先秦史学者许倬云则认为,在这个传说里,武乙跑到周人的地盘上打猎,“多少有以兵威震慑周人”的用意,他被雷劈死的结局太过古怪,有可能是为了掩盖他的真正死因③。
不管真实情形如何,“武乙在周地被天雷劈死”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商、周之间早已存在矛盾。
另据古本《竹书纪年》,商君武乙统治期间,周王季历在位。季历率领周人,不断对外开疆拓土。先是奉商的命令,去征讨西北的鬼方,归来后得到了商君的赏赐,“赐地三十里、玉十毂、马八疋”。之后又率军征讨戎狄,因功被新任商君文丁(武乙之子)封为“牧师”,也就是诸侯之长。文丁七年,季历率军“伐始呼之戎”,胜利而归;文丁十一年,又率军“伐翳徒之戎”,俘虏了敌方的三名重要官员。周人的不断扩张,让商人倍感威胁。文丁遂设法囚禁了季历,然后又杀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