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机(又称投石机、投石车)是中国古装剧中的一种常见的战争武器。其无坚不摧的破坏力,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抛石机受限于技术水平,长期未能在战场上发挥较大作用。直到宋元时期,蒙古人自阿拉伯人处学来一项“黑科技”,抛石机的威力才有了大幅提升。
一、威力有限的“拽索式”抛石机
关于抛石机,古人有很多不同叫法,包括“砲”“抛车”“发石机”等等。
作为一种战争武器,抛石机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孙膑兵法》《墨子》。唐代《太白阴经》、北宋《武经总要》、南宋《守城录》等兵书中,也保留有详细的图文资料。
从现存资料来看,自先秦至北宋,中国使用的都是“拽索式”抛石机,即利用人力拉拽绳索,抛射石弹。
这种抛石机的主体,大多是一副砲架和梢杆(即杠杆),梢杆上端挂着几条,甚至几百条绳索,下端是装石弹的“皮窝”。施放时,砲手们一起用力拉拽绳索,将皮窝里的石弹抛射出去。①为了方便移动,一些抛石机下面还安装有车轮。
中国有史料记载的应用抛石机的最早战例,是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
《三国志》说,当时袁绍一方堆积土山,并在其上修建塔楼,居高临下地向曹营射箭。曹操命令使用“发石车”反击,摧毁了袁军的箭楼。抛石机发射时有很大的噪音,因此被袁军称为“霹雳车”。
曹军抛石机的威力如何,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资参考的,是汉代人所作伪书《范蠡兵法》中的一句话:“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歩。”以汉代度量衡计算,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千克和276米。这么看的话,“霹雳车”大概只能毁坏下木结构的塔楼。
隋唐时期,应用抛石机的战例逐渐多起来。如《新唐书》记载,瓦岗军围攻洛阳时,李密命人造了300辆抛石机。后来唐军进攻洛阳,李世民也使用了抛石机,史称:“飞石重五十斤,掷二百歩。”按照唐制换算,这种抛石机大概能将33千克的石头,抛出300米。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