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神乎其神的“阵法”。比如,《水浒传》有“九宫八卦阵”“太乙混天象阵”,《三国演义》有“一字长蛇阵”“八门金锁阵”,名目繁多。
其中,又以诸葛亮的“八阵图”最为神奇。
《三国演义》中对该阵的描述是,江边“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陆逊带人进阵后,只见“飞沙走石,遮天盖地”,当即被困在里面。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心下不忍,从“生门”把陆逊等人救了出来,并解释说,
“(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八阵图”这类古代阵法,真的这么复杂、这么厉害吗?
一、阵法就是战斗队形
对于“阵法”,吴晗在《阵图与宋辽战争》里下过一个准确定义——“所谓阵法,就是野战的战斗队形和宿营的防御部署”。
阵法产生于先秦时代。1972年出土的《孙膑兵法》中有一篇名为“十阵”,除火阵、水阵外,记录了八种典型阵法:
(一)方阵:这是古代军队的基本队形,特点是“薄中厚方”,即把主要兵力布置在阵的外围,中间只留很少的人,以显示兵力雄厚。许多小方阵组合在一起,就是大方阵。
(二)圆阵:出土竹简有缺失,只知道这是对敌防御的阵势。
(三)疏阵:兵力不足时,就要拉大队列之间的距离,同时多设置旗帜和兵器,给敌人以己方人马众多的假象。疏阵的使用要诀是,所有人同攻、同守,发挥最大威力。
(四)数阵:同疏阵相反,士兵在数阵中密集排列,使整个阵势无懈可击。
(五)锥形阵:此阵运行起来,要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阵前最精锐的部队,后方留有足够的增援,就能迅速地突破或割裂敌人队形,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