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席窥美(修订版)

当下饮茶,温润泡法

字体:16+-

茶席的简洁朴素,不急不躁,不疾不徐,茶汤会表现得细腻柔滑。

纵观中国饮茶的历史,起始不应晚于西汉。西汉王褒的《僮约》里,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的记载。中国最早的饮茶方式,可能来源于茶的食用或药用方法。即用茶的鲜叶或者干叶,煮成羹汤饮用。为了中和或减缓茶的苦味、寒性,在煮茶时,往往会佐以姜、桂、椒、茱萸等温热性食材。为了调节茶汤的味道,也会加入食盐、橘皮、薄荷等调味品。

陆羽《茶经》问世以后,奠定了煎茶道的基础。煎茶道的清饮,是从古老的煮茶模式演变而来的。在陆氏煎茶中,仅仅保留了用盐调味的传统方法。煎茶加入盐巴,无非是使末茶变得更绿、使茶汤变得鲜甜、抑制茶汤的苦味。在《茶经》六之饮中,有如下的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这段记载表明,类似我们今天未压饼、未碾细、条索状的散茶,是一直存在的,在唐代包括之前,称之为粗茶或者散茶。另外也要注意,唐代的末茶,是单独存在或者是单独作为一类茶来定义的。陆羽还讲,用沸水直接泡茶,而不去煎茶,谓之痷茶。痷茶,是用大腹紧口的陶器来泡茶。由于唐代茶的加工,还没有诞生揉捻工艺,因此以沸水直接冲泡茶,不但滋味淡薄,而且欣赏不到汤花沫饽,这恐怕是陆羽反对痷茶的根本原因。于此能够窥见,我们今天流行的茶的冲泡方式,在唐代也是同样存在的,此法可能仅仅存在于中下层的劳苦大众之间,而少有文字记载而已。南宋陆游在《安国院试茶》诗后注云:“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可见,瀹泡法即撮泡法,它源自上古,历经唐宋,到了明代,仅仅是随着散茶的解放,发扬光大了而已,并非起源于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