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从唐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茶席已经发展到精致隽永、精益求精的阶段。翻开中国茶的发展历史,虽不见茶席之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茶席不曾存在过。既然茶席是品茗所必需的一个平面或是美学空间,那么,只要存在着茶饮的本质与形式,就一定有着茶席的存在。而其名之存无,并不重要。不言其他,仅仰观俯察一下中国茶器的发展历史,就能触摸、感知到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茶席的多种存在模式。
晋代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有:“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左思的两个女儿纨素和惠芳,吹火煮茶的生动可爱画面,铺陈诗中,跃然纸上。左思描写的虽是居家日常煮茶,这也足以说明,在晋代,茶席已经初具一定形态。
茶宴,又称茶会。无论是以茶代酒作宴,还是茶与茶食并用,期间都蕴含了我国最早茶席的雏形。我们最早能够看到的华丽茶宴记载,要数唐代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了,其中写道:“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这段文字虽然不多,但却对茶香、茶盏、汤色、茶境,作出了详细交代。尤其写到了“闻莺近席”,其中的“席”,不就是我们今天的喝茶平面——茶席吗?茶宴一词,最早出自南北朝时期山谦之的《吴兴记》,其中有:“每岁吴兴、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唐代天宝年间,钱起的《与赵莒茶宴》诗有:“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白居易因病未能参加长兴和宜兴一年一度的境会亭茶宴,便写下了“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道出了内心无限的遗憾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