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道由器传的成功茶席,不仅包含着阴阳和四时的变化,而且有开有合,有规有矩,善始善终。
煮茶炉,苦节君子
煮茶炉,是在茶席的高低、横向、纵向三个维度上,形成错落有致空间结构的重要元素。现代常见的煎茶、煮水炉,有金属的风炉、陶泥炉、电炉、酒精炉等。
人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学会了利用灶坑法储存火种。之后为了火种的携带、移动,便发明了类似筒状陶罐结构的火种器,这便是最早的火炉的雏形。
唐代以前,煮茶、煎水可以用火炉,也可以不用火炉,直接使用茶鼎,以火烧其鼎腹即可。魏晋左思《娇女诗》有“吹嘘对鼎”。这类鼎,多为圆形的三足两耳的折脚鼎。唐代,皎然有茶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李商隐亦有:“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宋代,苏轼有诗:“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杨万里也有:“老夫平生爱煮茗,十年烧阱折脚鼎。”其实,杨万里在《谢傅尚书送茶》一文中,对茶鼎的用法已经写得较为明确。他说:“远饷新茗,当自携大瓢,走汲溪泉,束涧底之散薪,燃折脚之石鼎,烹玉尘,啜香乳,以享天上故人之惠。”鍑同釜,茶鼎和茶鍑的区别,在于鍑圆底无足,它必须借助炉灶或依靠其他物体支撑才能使用。简单地讲,鍑是无足的鼎或鬲。
茶铛,在唐代出现的较多。皎然有诗:“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吕洞宾亦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茶鼎和茶铛的外形近似,都是古代三足两耳的传统烹饪器具。但在有的时候,也会鼎铛不分。北宋王安石诗云:“肺腑鼎铛煎。”茶铛与茶鼎的唯一区别,在于茶铛带一横柄,方便席地而坐,煎茶温酒时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