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井荷风:江户艺术论

历久弥新的“兄弟”二著

字体:16+-

如前所述,荷风着手写《江户艺术论》的同时,《三田文学》上正连载着漫谈“江户散步”的《日和下駄》。荷风重游旧江户的土地,写下了“怀旧导览”《日和下駄》,他头戴礼帽,手拄蝙蝠伞(当手杖使用),脚踏木屐,只有天气够好时才能这么简单穿着(明治东京的街路还未经整修,遇雨则泥泞难行)。这番讲究虽然麻烦,但纵使如此也要固守此种趣味,打理一身费事的服装和行头,这大概就是荷风以江户人自居的矜持使然了。放浪形骸,也是一种风流(虽然只是一种故作姿态)。荷风之所以对乍一看无甚益处的怀古散步用心至此,其中既有见证最后的江户的迫切使命感,也有潜藏在该迫切感背后的文人架子。这种文人气是荷风作为江户人特有的矜持,同样出生于江户的夏目漱石,长于下町的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身上就看不到这种特征。

《江户艺术论》在浮世绘论之外,还收录了狂歌论、戏剧论,以及关于江户音曲、西洋音乐的鉴赏论。每一篇荷风都以其亲身经验、体验立论,结果就有了这部颇具说服力的“江户文化论”。留洋经历、西乐鉴赏、江户音曲入门,乃至琴棋书画的家教辅导、师从戏剧创作者学艺……荷风年轻时的直接体验,得益于他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和上流阶级出身。荷风抛弃了预设的从东大法学部毕业后从事高官的精英路线(当时体弱多病的荷风,想必也体认到这条路行不通),沉浸在江户市井艺术中,他既能触其精髓,又能通过活用其丰富的经历,及汉文、和歌、英语、法语等语言功底,来发掘在明治时代日渐消亡的江户韵味。《江户艺术论》与《日和下駄》,是正值壮年期三十五六岁的荷风倾心注力的两大杰作。由于并非小说,所以不太为人所知。单行本出版较早的是大正四年(1915)的《日和下駄》,《江户艺术论》则为大正九年(1920)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