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上半年,紧张的政治局势不断加剧。当然,广东政府坚持一贯政策,不承认北方政权。但使北方产生焦虑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并非广东人或孙中山的追随者,而是源于北方各政治集团间的互不信任和敌对情绪,包括安福系、奉系和直系在内,每个军阀领导都想主宰首都的政治生活,其中最主要的两人是张作霖和吴佩孚。张作霖明确表示,他无法满足于只控制广阔的东北领土,还希望成为北京的主人。吴佩孚则认为,即便自己算不上一个伟大的将军,也是个勇敢的战士,即便称不上一个厉害的政客,好赖也是个爱国主义者。他同样下定决心,要实现中国的统一,只是与北方军阀设想的前提不同。
我在前一章已经指出,至少到1922年,张作霖一直企图以自己作为王权背后的力量来恢复帝制,对此很多人自然怀疑他的表态。从1923年年中开始,张作霖对宫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之前,我已发现紫禁城里有几个人被张作霖收买了,做了他的代理人。通过这些代理人,张作霖获得了涉及朝廷事务、内务府和满族王公的政治倾向等方面的机密。到1922年,张作霖被紫禁城里的代理人视作最强大的盟友,他们希望他在帝国统治遭受威胁时能保护他们。当然,我并不是说内务府或王公大臣是张作霖图谋君权的帮凶。王公大臣我不敢保证,但我相信内务府最关心的莫过于维持“优待条件”,因为他们宝贵的特权和薪酬都建立在该协议上。在内务府眼中,只要张作霖对朝廷友好,而且是中国政治中最强大的力量,他们便很乐意给予全部的支持和无条件的信任。
1920年夏天的一场短暂而激烈的内战可以证明这一点。北京有几天似乎落入一群政客和军阀将领的控制中。他们是张作霖的敌人,可能会对皇帝图谋不轨。那时我参与了最核心的宫廷会议,万一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他们希望我能在身边。因此,我必须做好准备,随时离开自己的房子去紫禁城暂住。当时,在北京附近发生了几场战斗,那几天我在皇帝的房间里放了一个装得满满的手提箱。然而,局势突然发生了改变,张作霖打了一场小胜仗,并来到了京城门口。我终于放下心来,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了。皇帝现在已安全了,我可以安心地取回手提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