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股票市场的暴跌,只不过是经济衰退的一个开端,这次衰退毫不受阻地一直持续到1933年春季。”正如哈罗德·福克纳在他的著作《美国经济史》中所说的那样,当股票市场的恐慌情绪达到极端时,这种恐慌将不可避免地冲击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银行会最先受到冲击。
银行倒闭几乎是股灾必不可少的现象之一,在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溃之后,美国的银行业也陷入危机。
股灾是如何传导到银行系统的?原因有很多,在不同环境中每种因素所占的比重大小不尽相同。本书不是学术研究,下面列举几种逻辑,就算抛砖引玉吧。
在大崩溃之前,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贷款比重的变化。1914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额中商业贷款占比为53%,约三分之一为证券贷款。1916年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向农场的土地及地上建筑发放5年以上的贷款;1927年以后,《麦克法登法案》允许而且鼓励商业银行向证券领域发放贷款,允许分期付款金融公司发放消费贷。到了1929年,商业贷款的比重已经下降到了45%,证券贷款的比重上升到了38%。
从本质上看,银行是经营管理风险的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是其盈利的根本手段。银行吸收了储户的存款,再将其发放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承担贷款人的信用风险,获得存款与贷款的差价。因此,银行贷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水平和盈利能力,甚至关乎银行的发展和生存。
商业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的资产、经营有一定要求,因此商业贷款属于相对优质的贷款。与商业贷款相比,证券贷款主要是指以证券为抵押品发放的短期贷款,不确定性程度更高,风险更大。举个简单的例子,1万元的证券抵押5000元,证券价格一旦价格下跌50%,银行将面临本金亏损的风险。事实上,不用价格下跌到50%,银行就将面临亏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