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镇金融学

日暮南海

字体:16+-

英国资本主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业与工业恶劣关系的历史。

盛极必衰,世界性强国的规律也一样,除了新人超强的“毁灭性创新能力”,前任霸主的自我陶醉也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大英帝国的命运就是如此。

英国经济走下坡路伴随着金融模式的衰落而开始。与其他工业国家不同,英国金融部门的规模相当大,而且在整个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威尔·赫顿认为,英国金融业缺乏对国内工业的长期资本投资是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他说:“英国资本主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融业与工业恶劣关系的历史。”

我们说过,“资本”的特征是追求收益,资本会衡量风险,但是,如果收益足够大风险便可以对冲。对资本来说,不仅仅实体企业能带来收益,金融自己也能带来收益,而且这门生意更快、更高、更强。由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对短期回报的看重远远优于长期回报,忽略工业部门的长期投资也就不足为怪了。

与严谨的工业工艺相比,金融更具备浪漫主义气质,而浪漫有时又是不可靠的。当时的英国就是这样,工业革命到达鼎盛之前,1720年英国曾发生了一场金融危机——南海泡沫危机,差点把刚刚兴起的工业革命扼杀于无形,就连伟大的牛顿都慨叹“我能计算天体的运行轨迹,却不能理解人类的疯狂”。

金融革命从支持实体经济转向自我循环,这是工业革命乃至英国的命运转折点,金融学先贤们已经对此有了很多论述。

——英厄姆在他颇具影响的《资本主义分裂了吗:英国社会发展中的城市与工业》一书中认为,伦敦金融城实行金融垄断后,注重短期回报、轻视新的资本投资,导致了制造业的衰落。对于英国金融机构来说,短期投资回报快的项目更值得青睐,到了工业革命后期,他们无法在国内寻找到足够多的资金出路时,开始将视野投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