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路无尽(修订版)

凤凰单丛数乌岽

字体:16+-

在乌龙茶的家族里,要论香高味长、耐泡度高、香气丰富的,则非凤凰单丛莫属。

凤凰单丛,主要产自广东潮州的凤凰山。凤凰山,是由大小不等的数百座山峰构成的。西北部的凤鸟髻山、乌岽山,东部的大质山,西部的万峰山,南部的双髻樑,在这些山的山腰及山下,都是凤凰单丛的主要产区。

烟雨蒙蒙的乌岽山

潮州产茶的历史悠久,是中国工夫茶的发扬地、兴盛地,但工夫茶的源头,却是在武夷山。潮州乌龙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明代万历年间,郭子章的《潮中杂记》记载:“潮俗不甚贵茶,佳者多不至潮。惟潮阳间有之,亦闽茶之佳者耳,若虎丘、天目等茶,绝不到潮。 ”这说明在明末,潮汕地区的制茶技术较差,茶的消费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康熙二十三年的《潮州府志》记载:“茶,潮地佳者罕至,今凤山茶佳,亦云待诏山茶,亦名黄茶。”康熙二十五年的《饶平县志》也记载:“粤中旧无茶,所给皆闽产,稍有贾人入南郡,则携一二松萝至,然非大姓不敢购也。近于饶中百花、凤凰山多有植之者。其品亦不恶,但采炒不得法,以致苦涩,甚恨事耳。”这说明,到了康熙二十五年,潮汕地区的制茶技术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商贾豪门所贵所饮的茶,皆是从武夷山采购的松萝绿茶。雍正八年(1730),《潮安县志》仍旧记载:“茶,潮地佳者罕至。”到了清末,同治二年黄剑的《镇平县志》记载:“今邑中有所谓武夷茶者,用以饷客,盖来自崇安也。余尝至东麓山房,杨友竹出手制本山茶尖数片,瀹之隽永,不减雀舌,可见本山所产亦不恶,惜制之者无此细腻风光也。”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在清代顺治年间,武夷山已经借助松萝茶的烘青技术,完成了蒸青茶的改造,并且在康熙年间已经诞生了乌龙茶的制茶技术,工夫茶于此也已问世。而潮汕地区,在康熙年间,仅凤山的制茶技术稍有起色,凤山黄茶才刚刚诞生。而单丛的主产区凤凰山,仍然采炒不得法,做出的绿茶依旧偏苦涩。到了同治年间,品质好的茶,还是来自于武夷山区。本地人鉴茶之优劣,还是以绿茶(雀舌)为标准,这说明乌龙茶的制法、饮法,在当地还没有得到崇尚和推广。但是,黄剑也承认,本地所产茶青的品质优良,只是制茶技术太粗糙落后了。上文中提及的“黄茶”,不同于六大茶类中的黄茶类属,可能是炒焙工艺不得法,以致干茶泛黄的绿茶;也可能是品种原因,致使绿茶的外观微黄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