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茶路无尽(修订版)

殊途同归说茶陈

字体:16+-

《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个人以为,把“荼”译为苦菜,很是不妥。此处的“荼”,应是指茶。在我们的认知中,苦菜吃起来特苦,不会有回甘,更不会有如食春天荠菜的清甜。在植物界中,能够啜苦咽甘的,唯有茶。这是世人喜欢、欣悦茶的主要原因。茶,能够给予在困苦奋斗中的生命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苦尽,甘一定会如约而来,故茶的韵味,最契合人的内心期盼和需求。元代王祯的《农书》,也证实了这种解释的正确性。他说:“六经中无茶字,盖荼即茶也。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以其苦而味甘也。”在中国茶的发展史上,荼与茶这两个字,一直是可以相互替代、并用的。“茶”字,也并非是在唐代以降、由“荼”字简化而来的。在浙江湖州博物馆展出的东汉青瓷贮茶瓮上,刻有的清晰的隶书“茶”字,就是有力的佐证。

湖州市博物馆的东汉青瓷贮茶瓮,在器肩上部刻有一隶书的“茶”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提到品茗与喝茶这两个词,但对“茗”和“茶”,很少能有人分得清楚。品茶与喝茶,我们经常会挂在嘴边,但是“喝茗”,几乎是语意不通的。细究起来,“茶”与“茗”这两个字之间,其差别确实是挺大的。

关于“茗”和“茶”的区别,晋代郭璞《尔雅》记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古时喝茶,茶叶煮作羹饮,就像我们今天煮的菜粥。按照郭璞的记载,“冬生叶”,是指冬天生长出的叶片,或冬芽春采。经霜的茶叶,或在低温下长成的叶片,滋味比较甘甜,采得也会比春茶更早,今人称之为“茶”。从我们今天的喝茶实践可知,老叶片比娇嫩的芽茶更适合煮饮,是因为其所含的咖啡碱较少,糖类较多。茶,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荈”,蜀人又称苦茶。春来草木萌发,茶树新发的叶芽,比冬生叶晚采,所以叫做“茗”。对于较嫩的芽叶,其咖啡碱的含量高于老叶,故蜀人称之为“苦茶”。“苦茶”为茗的解读,是较为恰当的。东汉许慎《说文》记载:“茗,荼芽也。”中国较早的园艺著作《魏王花木志》也说:“其老叶谓之茅,(嫩)叶谓之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