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阴影中的日本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字体:16+-

一种文化的自我修养常常可能被其他国家的观察者视为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训练方法本身是很明白的,但为什么要那样辛苦呢?为什么把自己钓在钩子上,为什么全神贯注于丹田,为什么近乎自虐地节俭?为什么只注重一项功课的修炼,而对那些外人认为确实重要、应当修炼的东西,比如某些冲动却毫不克制呢?如果这位观察者来自不教授自我修养方法的国家,却身处信仰自我修养的国家,那么就很容易产生误解。

美国的自我修养既没技巧又没传统。美国人假设,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可能实现的目标,必要时他会为实现目标而修炼自己。一个人是否自我修养,或者出于抱负,或者出于良心,或者出于威卜兰所谓的“职业本能”。为了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他可以接受严格的纪律管理;为了成为一个音乐家或者取得事业上的成就,他可以放弃一切娱乐活动。由于良心的作用,他可以摒弃一切邪恶和轻浮的行径。但在美国,自我修养作为一种专门的训练,不是像做数学题一样,可以完全特定事物的影响。假如美国真有这种修行方法,那么它们也是欧洲的某些宗教领袖或传授印度修炼方法的印度教牧师们所带来的。圣特丽萨或圣约翰所传授并实践的那种以冥想和祈祷为内容的宗教性修行,在美国也几乎绝迹了。

然而,日本人认为,无论是参加中考的少年,还是参加击剑比赛的运动员,或是贵族,除了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外还要进行自我修养。不管他成绩多么优秀,击剑术多么精湛,礼节多么周到,他都必须放弃他的书本、他的剑和他的翩翩风度,去进行特殊的训练。当然,并非所有日本人都接受带有神秘意味的训练。但是即使那些不进行修炼的日本人,也承认“自我修养”这一术语和实践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各个阶层的日本人都运用那套普遍流行的观念来判断自己和他人,那就是自我克制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