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五年(1926)九月八日,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读了敦煌写本《楞伽师资记》,当时我就承认这是一篇重要的史料。不久我回到伦敦,又在大英博物院读了一种别本。这两种本子,我都托人影印带回来了。五年以来,我时时想整理这书付印,始终不曾如愿。今年朝鲜金九经先生借了我的巴黎、伦敦两种写本,校写为定本,用活字印行。印成之后,金先生请我校勘了一遍,他又要我写一篇序。我感谢金先生能做我所久想做的工作,就不敢辞谢他作序的请求了。
《楞伽师资记》的作者净觉,伦敦本作:
东都沙门释净觉居太行山灵泉谷集
巴黎本“谷”作“会”,又删“集”字,就不可解了。《全唐文》卷三二七有王维的《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师塔铭》一篇,说:
禅师法名净觉,俗姓韦氏,孝和皇帝庶人(韦后)之弟也。……将议封拜,禅师……裂裳裹足以宵遁……入太行山,削发受具。……闻东京有颐大师,乃脱履户前,抠衣坐下。……大师委运,遂广化缘。……门人与宣父中分,廪食与封君相比。
此文与《师资记》的自序相印证。原序说净觉之师安州大和尚(即玄赜,王维文作颐大师)。
大唐中宗孝和皇帝景龙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心承事。
王维碑文中记净觉死于“某载月日”,但王维死在乾元二年(757),而净觉归依玄赜在中宗景龙二年顷(708),我们可以推想净觉死在开元、天宝之间,约在西历740年左右。
此书著作的年代也不可考,但记中述神秀的门下普寂,敬贤,义福,惠福四个禅师,“宴坐名山,澄神邃谷”,可见作此记时,普寂等四人都生存。义福死在开元二十四年(736),普寂死在开元二十七年(739)。我们可以推想此记作于开元时,正当楞伽宗大师势力最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