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记:诸经录于译书年岁,或记或不记。上表系参合《三藏法师传》、《内典录》、《开元录》三书校定。
吾所以不避烦冗,具列书目及年岁者,凡以见奘公用力之勤,老而弥笃。计以十九年译千三百余卷,平均每年译七十卷。而最后四年间(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平均乃至每年译百七十卷。时师年则既六十矣(师寿六十五岁),非特热诚可敬,抑其精力亦可惊也(据上表,历年中唯永徽六年所译最少,殊不类。查《三藏传》中载有师永徽五年寄印度智光一书内云“《俱舍》、《顺正理》现译未周。”知此二书必为六年功课。而《开元录》以《俱舍》为二年译成,《顺正理》为四年至五年译成,恐有误。姑仍之)。《传》称:“(师自永徽改元后)专务翻译,无弃寸阴。每日自立程课,若昼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续,遇乙之后,方乃停笔。摄经已,复礼佛行道。至三更暂眠,五更复起,读诵梵本,朱点次第,拟明旦所翻。每日斋讫,黄昏二时,讲新经论,及诸州听学僧等,恒来决疑请义。……日夕已去,寺内弟子百余人,咸请教诫,盈廊溢庑,皆酬答处分,无遗漏者。……”呜呼!真千古学者之模范也已。奘师最大事业,在译《大般若》、《瑜伽师地》、《大毗婆沙》及《六足》、《发智》、《俱舍》。即此诸编,已逾千卷。而《成唯识论》虽名为译,实乃自著。法相一宗,虽渊源印土,然大成之者实自奘师。其提倡因明,传译之佘,讲析不倦。中国人知用“逻辑”以治学,实自兹始。《续高僧传》云:“(奘奉敕)翻《老子》五千文为梵言,以遗西域。”又云:“又以《起信》一论,文出马鸣,彼土诸僧,思承其本,奘乃译唐为梵,通布五天。”是则奘师译业,匪唯东被,乃兼西护。我国名著,流布异域,此其滥觞。而马鸣《起信》在彼失传,资我反哺,抑又我学界之一大荣誉矣。奘赍归经律论六百五十七部,译者七十三,仅逾十之一耳。倘假以年,其所以嘉惠我学界者更不知何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