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友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慈恩法师窥基述记
(一)本论之价值及传译源流
《异部宗轮论》者,世友菩萨叙述佛灭后五百年间,印土教团分裂蜕变之状态也。《述记》序论云:“人随理解,情见不同,别而为类,名为‘异部’。所主之法互有取舍,喻轮不定,故曰‘宗轮’。”命名之意,略具于是。佛教二千年来,循进化之公例,常为不断的发展,其最显著之迹。则由小乘而进为大乘也。大乘派别虽肇兴于印度,而实光大于中国,故治佛教史者多能言之。小乘派别,则虽在印度,所谓两部、四部、十八部、二十部等名称,虽散见群籍,然语焉不详,学者憾焉。既不审小乘蜕变之迹,则大乘发展之途径,绝无由说明。于是生出两种偏至之论:其一,则如中国相传旧说,谓佛在世时大乘教已圆满成立;其二,则如欧洲多数学者所倡“大乘非佛论”。两说各驰极端,而皆非其真也。吾以为欲对于佛教史为系统的研究,宜破除小乘、大乘名目,观其各派相互之影响,而察其教理蜕进之所由,而惜乎此类资料,缺乏已极也。本书虽极简略,不能使吾辈满足,且又为一派私言,持论不无偏至,然既别无他书能视此更完备者,则吉光片羽,其至可宝矣!
造论者,世友菩萨,或译为天友(如世亲亦译天亲),或译音为婆须蜜,为伐苏蜜多罗,“禅宗”所谓西土第七祖者,即其人也。婆须蜜集序文称,其当继弥勒作佛,名师子如来,则其道行阶位之尊崇,可以想见。其所著书译出,今存藏中者,尚有《阿毗达磨品类足论》十二卷、《阿毗达魔界身足论》三卷(此即有名的《六足论》之二足,说详次篇)、《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别有《众事分阿毗论》十二卷,则《品类足论》之异译也。《品类》、《界身》二足,为说一切有部之宝典,据此可知其为“有部”大师。但其年代,颇存异说。据《西域记》(卷三)言,迦腻色迦王结集《大毗婆沙》时,世友实为首座。兹事在西第二世纪初期,实佛灭六百年后矣!据《达磨多罗禅经》(卷上),则婆须蜜(世友)为优婆毱多之弟子,为僧伽罗叉之师。案毱多为阿育王师,罗叉为迦腻色迦王师,皆确有考证。两王相去三百余年,世友虽寿,断不容前后相及。彼若诚为毱多弟子,则当是西历纪元前百余年之人;若诚为罗叉师,则当是纪元后六七十年之人。今考《大毗婆沙》实解释迦多衍尼子之《发智论》,而《发智论》又似解释《六足》,然则著《品类》、《界身》二足之世友,决当为迦多衍尼之前辈,无缘参预《婆沙》之结集。故多罗那达氏之《印度佛教史》,疑为有先后同名之友(达氏为十七世纪之西藏人,著《印度佛教史》一书,一八六九年译成德文,在俄京出版,欧人治印度学者甚重之)。以吾臆断,则《西域记》所言世友加入结集,不过一种神话,殆非事实(说详《读〈毗婆沙〉》条下)。但本论中述及佛灭四百年后事,则其能否逮事优婆毱多,亦成疑问(毱多为阿育王师,王以佛灭后二百十九年即位)。要之,世友必为西历纪元前之人,而为“说一切有部”之耆宿,可断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