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交通,以西域为媒介,故必先明此三地相互之关系,然后佛教输入之本末可得言也。以吾所见,西域印度关系,以大月氏人侵入印度(西第二世纪)为最要关键;中国西域关系,以东晋时代五胡乱华,五凉独立(西第四纪末)为最要关键。
读《印度史迹与佛教之关系》,当已知迦腻色迦王与印度佛教之关系。此王为谁?则大月氏人,而《后汉书》所谓阎膏珍也。月氏亦称月支,本氐羌族,秦汉间为我西陲一小部落。《汉书·西域传》谓“大月氏本居敦煌祁连间”者是也(今甘肃甘州府高台县一带)。西汉初,月氏为匈奴所破,西北徙,越伊犁浩罕,度葱岭,而都于今之布哈尔(俄属土耳其斯坦,南与我新疆接壤)。其后转盛,益南下,占领帕米尔高原及阿富汗,而都于今北印度之克什米尔。未几,遂奄有中印度,为全印之共主,即所谓迦腻色迦王是也。事在我西汉哀、平间,恰当西纪初元。此实亚洲民族交通之一大事,而在我国佛教史上有极大关系也[1]。
月氏之“氏”读如“支”,即“氐”字也。氐族与吾族关系本深,商周时已沾我文化,《诗》所谓“氐羌莫敢不来王”是也。月氏西徙后,张骞曾间关奉使,谋共拒匈奴。虽不得要领,而开西域之动机,实始于此。汉西域都护所辖三十六国,皆在葱岭东,今新疆境内,夙与印度文化渺不相接,故班书所纪,靡得而称焉。乃魏晋以后,于阗、龟兹诸地,学者辈出,大有资益于中国。其故安在?盖迦腻色迦王(阎膏珍)时代之月氏,实合今之土耳其斯坦、阿富汗、帕米尔、印度为一大帝国,而我新疆之喀什噶尔一带,且为其保护国[2].跨葱岭东西为一大政治区域,使葱岭不复能为彼我文化之障壁者,实月氏也。而迦腻色迦又为阿育王以后第一热心护法之人,尝在罽宾(克什米尔)举行佛藏第二次结集,自是罽宾为佛教中心[3].罽宾与于阗接壤,仅隔一山,文化流入,势自甚顺。其时匈奴已衰,不复能侵苦西域,中亦数度弃置西域,不复经略。故玉门以西葱岭以东诸国,颇能为自动的发展,而于阗(今县)、鄯善(今县)、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噶尔)为之魁。其公共文化之枢,则佛教也。而中亚细亚诸国,若安息、若康居,亦往往臣服月氏。宗教势力随政治势力而北暨,故环帕米尔高原四周数万里,成一佛教之天下。